top of page

書法,漢字

漢字起源於中華文化的甲骨文,歷經各朝代演變至今,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語素文字,一字一句都蘊藏著中華文化數千年的豐富意涵。可見書法是因著漢字出現的書寫系統,那些在商周時期刻繪甲骨文,掌握文字識別和刻寫技術的人,也可說是最早期的「書法家」呢。從甲骨、竹簡到紙張,隨著書寫器具的進步與普及,越來越多文人重視書法,書法也成為一種表達個人素養和藝術修為的工具-有法則、有依據而可被欣賞,才可稱為「書法藝術品」。足證書法儼然成為中華文化的獨特藝術。

經過了數千年,漢字由圖像演變成抽象,加上歷代書法家的不同演繹方式,才被歸類為篆、隷、楷、行、草五種書體。

Screen Shot 2020-10-23 at 8.27.46 PM.png
篆.png

篆書是最古老和有系統編輯的漢字書體,由象形文字逐漸發展至在竹簡上雕刻或書寫。它在先秦時,文字統稱為大篆(甲骨文及鐘鼎文),而小篆則是秦朝一統中國之後,建立的官體文字,相傳為秦相李斯所創。

篆書只有「中鋒」一種筆法,是書法線條之本、又是末,因而被稱為書法的「靈魂」。它講求對稱、平衡、分布、平正的能力。雖然現代人比較少應用,但細心觀察便會看到古人的智慧,是如何利用實物或實景去造字,從而奠定後人書寫的文化。

隸書是由篆書演變而成,早於秦朝後期已經開始出現雛形,大幅提高了書寫的速度。隸書在東漢時期發展到頂峰的狀態,產生了多種風格,例如:有古拙方筆的代表《張遷碑》和圓筆典雅秀逸的代表《曹全碑》。

隸書多呈扁形,如龜如龞,筆法特色是「蠶頭雁尾」。它秀麗而高雅的字形廣泛地被使用至今,也是現代人看得懂,用得到的字體。

2_隸.png
3_楷.png

楷書又稱真書或正書,係由隸書演變而成。相傳三國時期是由魏國重臣鍾繇所創,後被稱為「楷書鼻祖」,而初期的楷書,也有留下不少隸書的筆法和影子。

後來到盛唐時,字體成熟,就孕育出「唐尚法」,多位著名楷書的書法家:如有歐陽詢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顏真卿、柳公權等。

楷書字體方正,實用性高,深受現代人的歡心。其中,我們每天使用的電腦字,也是從楷書的字形架構建造出來。

行書相傳是由東漢劉德升所創,其後於晉朝盛行王羲之所寫的《蘭亭序》,被稱爲「天下第一行書」。經歷數個朝代後,至晚唐就出現了顏真卿。他是繼王羲之以後的另一位偉大書法家。「祭侄稿」被稱為「天下第二行書」。它是多年以來古今中外,都有不少人崇拜及臨摹的基礎,它可以稱為書法愛好者的共同語言。

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體,行書的最大特點是連筆和省筆,同時又保留了較多的可識性結構,從而達到快速書寫又易懂的實用目的,更有利於文字信息的流通。行書既有實用性,也極具藝術性,它的字體在紙面上既行雲流水﹑又恣意遨翔。

4_行.png
5_草.png

草書遠於東漢年間已經出現,相傳是「草聖」張芝所創,後來東晉王羲之父子將其弘揚,到了唐朝時,它再次盛行,且出現更多風格。歷年來,其實還有不少草書書法家的代表,如懷素,張旭等。

草書有章草、今草和狂草三種,章草字字獨立而基本不連寫;今草即一般所說的草書,筆劃連綿,剛柔並濟,疏密相宜;狂草卻為最放縱的草書,字形變化多端,每字筆劃鈎連且奔放。

 

草書氣勢稱霸,狂放不羈,令人感受到書法家書寫時的心理狀態。雖然現今實用性較低,但從欣賞藝術角度,就可看到書法家必先有筆法和依據,才可隨寫隨創作,達致平衡佈局,亂中有序。

bottom of page